- 登入
- 註冊
市面95%薑黃素產品,其實效用超級低?

撰文者 : 婦產科專科 功能醫學 大象醫師 – 周維薪
薑黃素(Curcumin)超級懶人包
薑黃素為何是抗發炎、減脂、抗老好幫手
薑黃是什麼?
- 薑黃(Turmeric)來自薑黃根,學名為 Curcuma longa。
- 我們平常吃到的咖哩黃色粉末就是它。
- 有效成分是薑黃素(Curcumin),具有強效抗發炎、抗氧化、代謝調節作用。
- 與平常吃的生薑是不同的東西,薑黃素(Curcumin)是薑黃的有效成分

薑黃素的功能與科學證據
🔸 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詳細文章點我)
🔸 抗氧化、抗慢性發炎(作用於TLRs、MAPK路徑)。
🔸 改善脂質代謝,降低LDL、三酸甘油脂。
🔸 幫助減重與代謝調節。
🔸 長期使用具抗老化、抗發炎效果(不建議高劑量過久,避免反胃、拉肚子等)。
🔸 高劑量搭配葉酸,有潛在抗癌效果(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
📌 證據等級:高
薑黃素詳細機轉

1. 薑黃素的抗發炎作用(Anti-inflammatory)
- 抑制 NF-κB(核因子-kappa B) 路徑,這是細胞內最主要的發炎訊號傳導系統,與腫瘤壞死因子 TNF-α、白細胞介素 IL-1、IL-6 相關。
- 減少 COX-2、LOX、iNOS 的表達,可抑制前列腺素與一氧化氮等發炎介質的生成。
- 降低巨噬細胞釋放的發炎細胞因子,進而緩解慢性炎症。
2. 薑黃素的抗氧化作用(Antioxidant)
- 提升身體自身抗氧化酵素如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alase、Glutathione peroxidase 的表現。
- 中和自由基(ROS)減少細胞膜與DNA損傷。
3. 薑黃素與免疫調節
- 抑制 T細胞與B細胞過度活化,對於自體免疫疾病、過敏、發炎性腸道疾病等有效。
- 降低嗜酸性球與肥大細胞反應,有助改善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
4. 薑黃素的代謝保護與抗癌潛力
- 抑制肝臟脂質生成,促進膽汁分泌,有助降低膽固醇與肝脂肪。
- 在實驗中抑制癌細胞增生與誘導細胞凋亡(apoptosis),但需更大規模臨床證實。
Doi: 10.3389/fphar.2018.00386. eCollection 2018.
適合使用薑黃素族群(適合補充者):
狀況分類 | 適合補充薑黃素者 | 補充理由 |
關節與慢性疼痛 | 關節炎、肌肉痠痛、慢性疼痛者 | 抗發炎效果可緩解關節僵硬、疼痛並提升活動度 |
腸道健康 | 腸漏症、腸躁症、腸發炎體質者 | 降低腸黏膜發炎、強化腸道屏障修復 |
代謝異常 | 三高族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 | 有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脂質代謝與抗氧化能力 |
皮膚問題 | 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慢性濕疹、暗沉者 | 抗發炎與抗氧化作用可降低皮膚紅腫、癢感與色素沉澱 |
神經與壓力調節 | 長期疲勞、失眠、情緒焦慮、壓力大者 | 調節神經發炎、降低壓力荷爾蒙相關反應 |
婦科與荷爾蒙問題 | 經痛、PMS、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可抑制經期發炎與前列腺素生成,減緩腹痛與荷爾蒙失衡 |
發炎體質者 | 熬夜、長期壓力、慢性病患者 | 日常抗氧化抗發炎,維持免疫與代謝平衡 |
體內慢性發炎的常見表現有哪些?
如果你常出現以下情形,有可能是低度慢性發炎體質,可考慮從飲食與營養補充著手改善:
- 頭腦昏沉、易疲勞、記憶力下降
- 關節痠痛、早上起床身體僵硬
- 腸胃脹氣、便秘腹瀉交替
- 體重上升、尤其是小腹脂肪變多
- 經前症狀變嚴重:痘痘、胸部脹痛、焦躁、經痛
- 體檢顯示肝功能偏高、血脂略高、血糖邊緣值(空腹血糖接近100毫克/毫升)
不建議補充薑黃素族群(需小心/避免):
狀況 | 原因 |
懷孕初期與準備懷孕者 | 薑黃素可能促進子宮收縮,建議懷孕期間停用 |
服用抗凝血藥者(如Aspirin、Warfarin) | 薑黃素具抗凝血特性,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
術前兩週內 | 為避免影響凝血與麻醉,應暫停使用 |
胃潰瘍、胃酸過少者 | 高劑量薑黃可能刺激胃酸或引發不適 |
已知過敏體質者 | 少數人對薑科植物過敏,應避免使用 |
使用薑黃素的建議:
- 初次補充建議選擇 高生物利用率配方(請見下方Q&A)
- 劑量約為 每日500~1000毫克薑黃素(最低可從200毫克),餐後食用較不刺激腸胃
- 使用2~4週後觀察關節、腸胃、疲勞感或經前症狀、婦科及慢性發炎是否改善
薑黃素常見Q&A
Q1 : 薑黃素不能適用有膽結石的病人嗎?
A1 : 很多中文網站會寫說膽結石者不適合使用薑黃,我相信他們的體油是因為薑黃對膽囊與膽道的輕度收縮作用,如果是已經「正在嚴重膽囊發炎、膽結石」的人來說,的確有可能造成疼痛。
但增加膽囊收縮力反而可促進排空,其實是有助於預防形成膽結石或是膽囊發炎。且薑黃素也不影響膽囊的Oddi括約肌,不影響膽汁流出。
所以根據目前研究的結論來說,薑黃(Curcuma longa)或其活性成分 curcumin:
- 不會直接造成膽結石形成;
- 反而可能具有輕微促進膽囊排空與膽汁流通的作用;
- 不會造成 Oddi 括約肌痙攣或膽汁阻塞;
- 在正常劑量使用下安全性高,不太可能導致膽結石。
所以其實一般人使用食用劑量的薑黃不太需擔心。
Q2 : 薑黃素的配方該怎麼選擇
**Q2 : 薑黃素該怎麼選擇
A2 : 大象醫師教大家如何選擇好的薑黃素,不輕易被廠商話術。
🔸選擇含胡椒鹼(Piperine)配方
胡椒鹼是一種常見的「生物增強劑」,能暫時抑制腸道排出營養素的蛋白(P-glycoprotein),進而提升薑黃素的吸收率,有研究顯示可以提高 20 倍以上。 胡椒鹼是一種從黑胡椒中提取的天然成分,有「生物利用率提升劑」之稱。它的魔法在於,能幫助原本吸收率很差的營養素(像薑黃素、硒、CoQ10)通過三大吸收障礙,進入我們體內。

圖中展示了 營養素從吃下去到進入血液循環的三個關卡:
- 酵素屏障(Enzymatic Barrier) 胡椒鹼能抑制肝臟與腸道內的 P-glycoprotein(P-gp)與 CYP 酵素系統,這些酵素原本會「代謝掉」外來分子,使其來不及吸收就被排出。 胡椒鹼透過這點,延長薑黃素的停留時間與穩定性,提高進入血液的機會。
- 膜屏障(Membrane Barrier) 胡椒鹼會讓腸道細胞膜變得「比較鬆」,也就是促進細胞間隙開啟、膜流動性增加,讓大分子(如薑黃素)能比較順利穿越腸道上皮。
- 肝臟代謝(Hepatic First-Pass Metabolism) 就算薑黃素成功通過腸道,進入門脈後還會被肝臟首度代謝(first-pass effect),大部分會被分解掉。胡椒鹼同時抑制肝酵素活性,幫助它們「通關」。
胡椒鹼雖然吸收力強,但同時也可能降低其他營養素的吸收,例如鐵、鋅、葉酸等。因此:
❌ 不建議與備孕族群的綜合維他命同時服用
✅ 也可以選擇其他技術,如磷脂體、奈米技術來長期補充
🔸 選擇與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結合的配方
磷脂醯膽鹼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大豆、蛋黃的脂質,能夠包覆薑黃素,模擬成細胞膜的結構,幫助脂溶性的薑黃素通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提高其生物可利用率。這種技術又稱為「薑黃素複合磷脂體(Curcumin Phytosome)」,相對溫和安全,適合長期補充、慢性症狀族群。
🔸 選擇奈米微粒化(Nanoparticle)技術
這種科技會將薑黃素打成更小的分子,像「超微粉」一樣,使其更容易溶於水、快速被腸道吸收,突破薑黃素原本難溶又代謝快的瓶頸。尤其對腸道功能較差、吸收力弱的人來說,是一種值得考慮的選擇。部分產品會寫作「micellar curcumin」、「nano curcumin」等字樣。
Q3 : 薑黃素何時吃最好?
✅ 飯後服用吸收更好
- 薑黃素是脂溶性成分,需要和脂肪一起進食才好吸收。
- 建議在正餐(含油脂)後服用,尤其是中餐或晚餐後,避免空腹服用。
✅ 若為改善睡眠或壓力問題,可安排在晚餐後
- 薑黃素有調節神經發炎、穩定壓力荷爾蒙的作用,有助於入睡。
- 長期壓力或慢性疲勞者可選擇晚上服用。
Q4 : 服用降血脂藥物者可以吃薑黃素嗎?
- 薑黃素有助降血脂,可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壞膽固醇(LDL),在許多研究中被認為具有和Statins(降膽固醇藥)互補的效果。
- 部分研究顯示,搭配使用可能有助於降低Statin劑量,減少副作用(如肌肉酸痛)。
雖然Statin類藥物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上效果明確,但部分使用者會出現肌肉副作用,如:
- 肌肉痠痛、無力(myalgia)
- 肌肉發炎(myopathy)
- 肌酸激酶(CK)上升
- 甚至是少數但嚴重的橫紋肌溶解(rhabdomyolysis)
✅ 薑黃素可緩解肌肉副作用的機轉:
機轉 | 說明 |
抑制 NF-κB 炎症通路 | 可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與肌肉發炎 |
抗氧化作用 | 減少自由基造成的肌肉傷害 |
增加cAMP | 提升骨骼肌中粒線體DNA複製,有助肌肉恢復與能量生成 |
抑制肌肉萎縮、促進再生 | 有利於長期使用Statin者維持肌力與活動力 |
止痛效果 | 改善使用Statin期間的肌肉不適感 |
Q5 : 薑黃素可以配血糖藥Metformin嗎?
對於血糖平穩、改善胰島素阻抗非常有名的Metformin,其實也不少研究在討論他們一起使用的結果。先來介紹它們分別的機轉:
- Metformin透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肝臟葡萄糖生成,減輕胰島素阻抗及降低雄激素。
- Curcumin透過抗氧化、抗發炎作用,調節胰島素訊號傳遞,進一步改善胰島素阻抗和荷爾蒙失衡。
根據這篇Phytomedicine的論文,他們共同作用有以下幫助:
- 血脂改善效果明顯增強:
- LDL膽固醇、總膽固醇 (TC)、三酸甘油酯 (TG) 明顯降低。
- HDL膽固醇 (好膽固醇) 顯著提高。
- 血糖代謝改善:
- 胰島素阻抗明顯降低,葡萄糖代謝指標顯著改善。
- 體重與BMI降低幅度更大:
- 組合治療組減重與降低BMI效果明顯優於單獨使用Metformin或Curcumin。
- 荷爾蒙調整顯著:
- 雄性素(多囊性卵巢常見偏高)水平顯著降低。
- FSH、LH比例改善,更接近生理正常範圍,有助改善排卵功能。
這樣的作用稱為協同效應 (Synergistic Effects),代表可同時改善代謝、降低發炎反應及調節荷爾蒙失衡,整體效益明顯高於單獨使用其中一項藥物。
我的個人經驗是與其一個人吃到1000毫克的Metformin,不如吃500或850毫克搭配薑黃素或肌醇一起使用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對於多囊性卵巢的女性而言。
Q6 : 薑黃素對陰道炎有幫助?
細菌性陰道炎是我們門診非常常見的問題,分泌物多加上魚腥味等典型表現,幾乎看到就確診。而我們常用的抗生素就是Metronidazole,近期有優質期刊Nature做了一個隨機雙盲的研究,發現針對細菌性陰道炎來治療,薑黃素與抗生素對打的結果毫不遜色,請看結果:
根據陰道炎的Amsel標準改善比例,薑黃素組皆明顯優於抗生素Metrofnidazole組:
Amsel標準 | 薑黃素改善率 | Metrofnidazole改善率 |
線索細胞 (Clue cells) | 86% | 22.3% |
陰道分泌物 (Discharge) | 54% | 31.2% |
陰道pH值改善 | 46% | 14% |
異味測試 (Whiff test) | 66% | 46% |
為何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薑黃素之所以能達到與Metrofnidazole(抗生素)相近的療效,主要源於以下機轉:
- 破壞細菌生物膜 (Biofilm):
- 細菌性陰道炎多與嘉德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形成生物膜有關,傳統抗生素難以完全清除。
- 薑黃素可干擾細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完整性,降低細菌在陰道黏膜的附著力,進一步提高療效。
- 抗發炎、抗氧化作用:
- 薑黃素具有強效抗發炎、抗氧化特性,有助降低陰道局部發炎反應,改善症狀(例如分泌物異常及異味)。
- 改善局部微環境,有助於正常陰道菌叢(如乳酸桿菌)的再定殖,恢復正常pH值。
- 直接抑制病原菌增殖:
- 薑黃素具直接的廣譜抗菌作用,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如Gardnerella vaginalis、Mobiluncus、Bacteroidetes等厭氧菌群。

大象醫師看法:
雖然這篇論文是以薑黃素大勝為結果,不過傳統治療上抗生素仍為細菌性陰道炎的治療首選,但因為抗生素濫用下,抗藥性逐漸提高導致療效不佳。相較薑黃素作用機轉多元,較不易產生抗藥性,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輔助保健品使用,或許也是女性的福音阿!期待未來更多研究!
Q8 : 懷孕可以吃薑黃素嗎?
以目前研究來看,普遍建議懷孕三個月,也就是12周後再補充薑黃素。因薑黃素雖然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等保護效果,但是在胚胎的早期,我們體內更需要的是「促發炎效果」。所以12周前補充薑黃素反而可能造成著床率下降。
但到了12周以後,研究就顯示薑黃素對懷孕有各種好處,包含減少妊娠糖尿病、降低子癲前症甚至連早產風險都會下降。這當中的原因細節包含薑黃素能夠改善醣類代謝,而且降低胎盤氧化壓力後胎兒也能更順利生長。
我建議12周後再開始使用薑黃素,也一天使用量不要超過200毫克。
💡 大象醫師薑黃素的貼心提醒
市面上很多產品會大聲宣稱「含有95%高純度薑黃素」,但這只是最基本的原料等級,如果沒有搭配吸收技術,其實效果可能有限。你可以把它想成:「原料很好,但沒加油門,車子開不起來。」
一個好的薑黃素保健品,至少需要具備一種吸收強化技術,才能真正幫助身體使用這個珍貴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