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醫師回來啦!看過上集與中集的小象們,一定對多囊卵巢的診斷中該注意的點有概念了,也一定感受到這個疾病的表現實在是太多元了!今天我們來討論說「在多囊卵患者的一輩子中,表現會隨著時間有什麼改變。」
我們這裡主要討論三大重點
- 卵巢體積的改變
- 雄性素過高的表現
- 新陳代謝的改變。
- 月經週期的規則性。
首先必需先讓大家有個概念,那就是多囊卵巢的症狀從青年到停經後是會改變的!
知道後我們就先來聊聊「卵巢體積的改變」。
我們都知道多囊卵巢患者的卵巢中,因為濾泡無法好好長大,所以才會有充滿濾泡們的卵巢,體積會至少大於10立方公分。
曾有一篇研究觀察了五萬八千多名多囊卵巢的患者,一路從30歲觀察到70歲,發覺說卵巢的體積是不斷的降低的;而另一篇研究則是發現在35歲之前卵巢的體積是很穩定的,但35歲後到55歲開始急遽下降,到了55歲後下降的幅度趨緩。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我們女性朋友卵巢中存在著很多「原始濾泡Primordial follicles」,這些原始濾泡的數量跟生育能力有很大的關聯性。而且絕大部分的濾泡並不是隨著月經排卵而消失,他們其實都是自然消亡的,而且濾泡們消亡的速度又是在停經前的最後十年最快。 如果我們把卵巢比喻成一個儲存濾泡及卵子們的倉庫,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知道,30歲女性的倉庫其實已經剩不到剛出生的15%了;而40歲女性的倉庫存量則是剩不到3%。
所以以多囊卵巢的表現來說,這些卵巢體積的縮小其實並不能代表說是疾病「改善」了,而其實只是代表一個隨著年紀增長,卵巢的一個「正常衰老過程」罷了。
再來,如果是35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我們再只用鹿特丹的診斷標準來看的話,也會因為卵巢體積變小而錯過這個診斷,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年紀帶來的改變!
接著,雄性素太高的一些症狀,像是多毛症又或是痤瘡(痘痘),也是多囊卵巢的重要表現之一。
2011年有一篇研究觀察了七百八十一位有多毛跟痤瘡的病人,發現到說這些症狀的發生率,全部都隨著年紀的增長而下降!
這邊順便科普一下,女生體內的雄性素,最主要的就是睪固酮(Testosterone),這些睪固酮有25%是卵巢製造、25%是腎上腺製造而剩下50%是周邊組織轉換而來的。女性一天約可以製造共0.2-0.3毫克的睪固酮。
但這些睪固酮的濃度會從20到40歲一路下滑50%,且停經後隨著卵巢功能衰退,分泌睪固酮的能力也變得更差。
這也難怪說雄性素太高的這個表現,在多囊性卵巢中也會隨著年紀上升而下降,所以要是你的毛髮生長跟長痘痘的狀況慢慢改善了,有時候並不代表說疾病改善了。而是身體本身製造雄性素的功能下降了喔!這也是在年紀較大的女性身上診斷多囊性卵巢的第二個年紀帶來的改變!
講完了卵巢的大小跟多毛等等的症狀,另一篇的研究中也發現到在多囊性卵巢的女孩身上,關於新陳代謝的下列五點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惡化。
- 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
-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
- 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cholesterol)
- 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
- 飯後兩小時血糖(Postprandial two-hour glucose)
這些惡化的表現可能源自於隨著年紀的上升,胰島素的阻抗性也隨之上升,再來就是肥胖的比率也會隨著年紀而上升。而膽固醇跟三酸甘油脂的關係跟肥胖是有密切相關的,所以多囊卵巢的患者隨著年紀增長,是更需要去注意自己的血糖狀況跟膽固醇問題的!以免心血管的疾病找上門來喔!
最後,大象醫師特別補充一點,多囊卵巢患者常常有的「月經不規則」。也被發現說隨著年紀的上升,有越來越規則的趨勢。在一篇2011年發表的五年追蹤的研究中發現,有20%原本不排卵且雄性素過高的女性,月經開始變得規則,這可能也跟卵巢的老化是有相關的。
所以說,多囊性卵巢這個疾病的表現真的非常多元,在不同年紀的女性要注意的點都有不小的差別,一定要好好的紀錄自己本身的症狀跟作每年的健康檢查喔!
參考資料:
- Ovarian volume related to age. Gynecol Oncol . 2000 Jun
- Human Ovarian Reserve from Conception to the Menopause. PLoS One. 2010
-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presentation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20 and 40. Hum Reprod. 2011
- A 20-Year Follow-up of Young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bstetrics & Gynecology, February 2012.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normogonadotrophic